首页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一流大学风骨轶事
发布时间:2018-06-22   浏览次数:

 

名校之所以受人推崇,不仅在于其耀眼的学术成就,也在于那些口耳相传的轶事佳话。走进那些传说中的名校故事,我们可以从点滴细微处感受一流大学的独特气质。

 

哈佛对总统说:“不”

 

哈佛大学诞生于1636年,这座一流学府曾走出八位美国总统,更不乏与历届总统的交集,而其中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要数那段与里根总统的往事。

1936年,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之时,曾邀请时任总统罗斯福出席,席间宾主尽欢。于是1986年,恰逢哈佛建校350周年庆典之际,哈佛援引旧例,邀请时任总统里根参加校庆。

得到与战时的伟大总统罗斯福一样的邀约,作为和平年代总统的里根,自然欣喜非常。然而在接受邀请之余,总统私下向哈佛提出了一个请求——授予他个人名誉博士学位。里根早年毕业于尤里卡学院,获学士学位,或是出于对哈佛的仰慕,或是出于对其总统身份的自信,提出这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要求,他能够如愿吗?

哈佛大学严肃对待了总统的这一请求,由校长将该事项提交给学校董事会表决,同时校内师生也参与了讨论,一时间议论纷纷。综合校内各方意见后,最终哈佛的决定是:NO!决定一出,舆论哗然。哈佛如此究竟为哪般?哈佛是如此回应的:“本校只将学术称号,授予在学术上具有突出成就者,此举只是为了维护本校的学术尊严。”

“学术尊严”,这铿锵有力回答,是哈佛的坚守。最终,里根总统决定不参加哈佛的校庆。敢于对总统说“不”,底气何来?答案就在哈佛校徽上印刻着——Veritas(真理)

 

普林斯顿对真理追求者的包容与大爱

 

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他的均衡论改变了现代经济学,极大地拓展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范围和力量。而他个人与精神病斗争并最终康复的故事,也成就了《美丽心灵》传记小说和一部获得四项奥斯卡奖的同名电影。

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为题发表了27页的博士毕业论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这奠定了日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大学毕业后,纳什先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但不幸的是,1959年初,纳什的精神病开始发作,他的才华也走向了歧路,他陷入了偏执和妄想。

在纳什精神状态不正常的岁月里,普林斯顿大学并没有放弃他,反而以包容的胸怀容纳了他,给予他很多帮助和关爱,任他在校园里穿行、独语。也正是由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和大爱,终于使纳什在与疾病斗争30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追求了一生的真理之后,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关系?真理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让我经历了从生理上到精神上再到幻觉上的洗礼。最终,我还是回到了现实中,我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被发掘。”纳什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如是说。

 

牛津图书馆的特权

 

牛津大学的博德莱安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久负盛名,藏书500万册之多,仅次于大英图书馆,位列英国三大版权图书馆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的藏书管理严格,只能阅览,不能外借,连国王也不能破例。据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回忆,钱钟书将此馆称为“饱蠹楼”。

作为英国三个版权图书馆之一,博德莱安图书馆也是英国五家接受法定送存的图书馆之一,有权得到英国出版的任何一本图书,而且是免费的。对于想要的图书,图书馆会精挑细选,选中之后会通知伦敦的版权代理,每隔两周,版权代理便会开着卡车将书送过来。

 

(摘自《光明日报》杨科杰 张斐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