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
“老有所为,为有所乐”——高校搭建平台发挥退休干部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要更好地激励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贡献,离不开平台与载体,只有学校搭好台,退休干部才好唱戏、才能唱好戏。高校搭建发挥退休干部作用的平台,需要高校、部门、社区的多方合力,更需要持续加力和常态化的推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激励广大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释放正能量。本文基于上海理工大学搭建平台发挥退休干部作用的实践,在分析其成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所在及改进举措。

[关键词]搭建平台 高校退休干部 发挥作用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5.5%。据中央组织部2016年6月30日公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离退休人员1658.1万名。这是党执政兴国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退休干部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占比越来越大。

     (一)高校退休干部量大质高,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

     在离退休人员中,高校退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过建设、改革的长期考验,具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思想政治觉悟高、辨别是非能力强,身上积累了强大的正能量,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

     从成长经历和工作环境看,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下,这一代老年人在年轻时期经历过一些磨难和事件,进入老年后,国家又迎来快速的经济增长,加上他们长期在高校工作,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大多数具有管理、育人经验,熟知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退休干部在职时工作相对稳定,薪酬平稳增长,因而绝大多数在老年时期相对没有经济顾虑(除少数大病、重病外),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退休干部利用独特优势(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对青年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言传身教,情理相济,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从个人意愿看,高校退休干部有意愿也有能力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作用,可谓“人退心不退”“人老心不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退休干部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依然期望自己活得有意义,对“人生从60岁开始”的认同度较高,希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期望对他人和社会有价值。现实中不难发现,不少退休老教授、老领导自费出书、出版画册,还有的奔波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继续发挥才干。绝大多数退休干部组织观念与党性观念较强,学识渊博、影响广泛,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本校近80%的退休教师仍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价值需求,希望老有所为。这些因素为高校搭建平台发挥退休干部的“夕阳余热”奠定了基础。

    总之,数量庞大的退休干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技术、经验和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对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激发退休干部增添正能量的现实需要

    2016年初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央3号文),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上升到中央决策层面,这有利于更好地激励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添能量、作贡献,离不开平台与载体,只有学校搭好台,退休干部才好唱戏、才能唱好戏。经过多年的实践,各高校搭建了不同载体,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现有平台辐射面不够广、载体不够,对退休干部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比如,现实中很多“五老”没有加入到关工委队伍中,存在“五老”闲置的情况。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截至2016年12月,离退休干部人数接近1900人,然而据本课题组统计,仅有约22%的“五老”在发挥余热。据调查,他们当中多数有发挥余热的愿望和时空,只是苦于无渠道缺平台。针对这种情况,以及大学生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业务需求,高校要在分析退休干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创新工作理念与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积极搭建平台,为他们发挥余热畅通渠道,鼓励“老人才”发挥特长,量力而行、就近就便释放正能量,使他们“老有所为”,进而“为有所乐”。另外,老有所为不仅是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保障个人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俗话说,树老怕空,人老怕松。退休后由忙变闲,很多老同志心理上不适应,不少还产生了退休综合征,如失落感、空虚感,严重者导致心理障碍。可见,退休后继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不仅有利于社会,而且有利于有延年益寿。

    (三)退休干部的范围及特点

     范围——本课题所研究的退休干部有特定的范围,在上海理工大学凡属干部编制均在此范围,含学校教师、职员编制,校办产业中技术人员、科级以上干部,后勤系统科员以上编制的退休人员。可见,退休干部的范围较广,可以发挥作用的数量较大。

    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退休干部主要呈现两大特点:1有丰富多彩的计划,出游、兴趣组、二次就业、照顾第三代等;21特点决定了退休干部的流动性较强,社区、单位、医院、子女家、国外等。

目前,上理工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一是被学校返聘,继续从事原工作,主要是一批办公室人员;二是被社会单位或其他高校返聘为教师或领导干部,即二次就业;三是在本校继续发挥余热,参与特邀党建组织员、关工委、老教授协会、担任退休支部书记(委员)等。

     二、搭建四大平台发挥退休干部作用——基于上理工的实践探索

     为激发更多的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上理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既保持兴趣又尽可能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搭建并完善退休干部队伍发挥作用的平台。通过资料查阅、访谈等方法,本课题组归纳了以下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

     (一)关心下一代——发挥思想教育作用

     上理工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工作中,老少结对工作已成为上理工关工委的品牌,对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院一品逐渐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指日可待。

     1.老少结对

     活动背景:针对大一新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挑战时产生的彷徨与困惑,上理工关工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开展老少结对工作,发动关工委老同志与大一新生结对子。在基础学院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老少结对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各种主题教育,使新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成才道路上能够得到帮扶,从老教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广博的学识中学习到“讲理想、肯奉献、愿奋斗”的优秀品质,并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大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活动形式:一是主题座谈,围绕当前国家改革和社会热点、学科专业发展等主题,邀请老同志作辅导报告,并与学生互动交流;二是参观考察,校关工委每年组织两次参观考察活动,通过老少共同参观名人故居、主题纪念馆、工业博览会、弄堂民居、文化创意产业区等,进一步增进了老同志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加深了师生感情;三是总结交流,关工委老同志在学期末会和结对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指点迷津。

      工作成效:从启动至今,共有100人次的老同志加入到结对工作中,他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耐心传道授业解惑,不拿一分报酬。老同志在关工委搭建的舞台上,用他们的专业、经验优势滋养了近百名新生。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外,老同志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思想,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因材施教,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提供勤工俭学、实习就业的岗位。还有老教授赞助学生创业,并义务担任顾问。通过结对,思路活跃、视野开阔的当代大学生也为老同志带去新观念、新视野,实现了“文化反哺”。结对工作可谓是一举两得,不少学生与老同志结下了“亲情”,成了“忘年交”。如,一位老教授深夜11点突发疾病,子女不在身边,于是他打电话给了第一位结对学生,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学生第一时间赶到,把他送到了医院。事后,老教授感慨“学生爱我,多于我爱学生”。老同志看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我们在访谈中得知,如果自己结对的学生入了党,顺利考入研究生或如愿就业,退休干部则倍感欣慰,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另外,结对工作还有助于老同志身心健康,交谈、参观,动静结合,既有思想的交流,又有生理的运动,这无疑是老同志保持精神愉悦、身康体健的良方。

      2.一院一品

      二级学院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上理工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关工委分会,以学院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格局已全面形成。校关工委提倡从实际出发,鼓励二级关工委配合学校主渠道,结合实际,以“一院一品”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如基础学院与社区紧密联动,举办爱心捐助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邀请退休干部开展专题讲座或参与评审;外语学院以“互联网+”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易班师生互动社区,学院关工委与学院分团委合作,开展“分享我的大学梦”等线上留言活动,老同志在重要节庆作专题讲座、与学生在线互动,主动引导,传播正能量;管理学院在党建组织员与青年辅导员积极互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老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和他们谈话,审阅他们的入党材料。

      (二)教学督导、建言献策——发挥对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

       1.深入教学第一线,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质量监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督导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队伍,对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信息具有关键的作用。上理工注重发挥老教授的作用,聘请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原则性强,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精通教育教学业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技术水平较高的退休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团,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做出公正评价,及时反馈意见,与青年教师探讨教学,实现教学相长。2016年,教学督导团已走过18载。 

      学校颁发了《上海理工大学教学督导团工作条例》(上理工教[2003]19号),对聘任条件、工作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为教学督导工作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学校定期组织校长、教学副校长与老教授面对面座谈,督导团从课堂教学考评、毕业设计(论文)抽查、新进教师教学水平测试、试卷抽查、教风学风等多方面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与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并指出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校领导耐心听取老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督导团成立15周年之际,老教授们编辑出版了《教学相长——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督导文集》(文汇出版社),该文集围绕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反映了各位老教授的督导工作及思考体会。学校还注重评选表彰,为作出突出贡献者颁发荣誉证书及纪念品。

      2.建言献策,发挥退休干部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校组织重阳节座谈,邀请退休干部代表参与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教代会等,听取老同志意见;老领导应邀担任校志校史编撰、档案工作顾问等职,学校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会,为老同志发挥余热提供了舞台。

       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在11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聚焦“薪火相传”,围绕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开展了“上理如歌岁月”老干部专访工作。专访组访谈了16位离退休干部,老干部、老领导“口述校史”,再现了学校某个历史时期的办学状况,总结了办学经验,还有不少老领导对当前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其中一位局级退休干部建议学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创新能力。学校可设立创新基金,如果设立的话,他会第一个捐款,并愿意担任顾问。这说明,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的意愿和能力需要借助高校搭建的平台来实现。他还表示,喜欢与企业打交道,现在一些企业要他做顾问,帮企业出谋划策,因为他相对了解企业的需求。据我们调查,类似这位退休干部愿意义务做顾问的还有不少。“如歌岁月”专访工作得到了老同志们的欢迎,他们认为通过回忆学校在改革开放洪流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上海理工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从一所单纯的工科大学发展成理工兼容,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鞭策我们向更高水平迈进。专访工作荣获学校2016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

       (三)党建工作平台——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然而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不断增加,对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党建组织员队伍数量不足,任务繁重,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更好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上理工自2011年起聘请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发挥退休老同志的专业和政治优势,为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邀党建组织员的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协助学校党委组织部和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做好教工和学生入党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做好《入党志愿书》《上海理工大学发展党员培养考察手册》《上海理工大学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手册》的审查工作;指导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对学生党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工作改进建议。

       经过5年多的发展,特邀党建组织员已成为上理工党建工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共15名,他们曾经是学校的老领导、党务工作者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和政治责任感强,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热爱学生,熟悉学生工作,退休后依然保持着为党的事业继续做贡献的热情和愿望,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实践证明,特邀党建组织员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作出了贡献。如上理工特邀党建组织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与学生谈心,思想上给予指导,审阅学生的入党材料;把解决思想入党摆在重要位置,以理论和实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牢记住党员的入党誓词,不忘初心,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本课题组与特邀党建组织员的访谈得知,他们喜欢这份工作,将其视为一种“志业”,从中看到了个人的价值,在与学生谈心中体会到了“老有所为”的乐趣。

      (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对科技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上海理工大学长期以来积极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践行高校为社会服务职能,先后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单位组成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共建“上海市技术服务联盟”,在长三角地区建立技术转移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创新分基地等。在上述机构中,我校退休教师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发挥作用,有的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工作。

      以我校机械学院退休教授黎永明为例,1998年退休后第一年被上海百复生物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聘任为总工程师,负责设计制造一台全自动“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机”,经上海市科委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学校的参与支持下,近百台有机垃圾处理机在上海大厦等市区各大饭店及社区作业,在短短的24小时内能处理几百公斤生活垃圾。退休18年来,他与上海812所合作完成为航天零件加工的航天部“亚微米级超精密车床”国家攻关项目,以及“风云二号卫星消旋装置故障分析”(上海七0四研究所)、“××舰艇推力装置”(七0四研究所)等几十项“海、陆、空”横向项目。2011年,黎永明获得第23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至今仍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等职务。

       像黎永明一样激情不减、创新不止的老同志还有很多,一方面他们在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功劳,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在个人才智、经验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正如黎永明所说:“我退休后的工作比别人忙,但不是为了贪钱忙,我是作为一种娱乐,为兴趣、为快乐、为享受而干,每当完成一个项目时心情是多么开心,感到生活多么有滋有味。用我所有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才干、心力,为社会服务,才是我享受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诸多退休教师开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这也说明,高校退休干部群体是蕴藏巨大潜力和创造力的高智力资源,将这一部分宝贵资源开发出来,对提升高校知识服务功能,增强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人才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三、问题及对策思考

      从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他们不是“包袱”,而是宝贵的资源;亦不是“麻烦”,而是涌溢的源泉,值得且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挖掘。然而,从现有的实践平台来看,在发挥退休干部作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可概括为“有骨架缺血肉、有想法少落实、有重视弱支持”,影响了退休干部正能量的发挥。鉴于退休干部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同志在政治、技术、经验和智力等方面的优势, 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贡献。

     (一)学校在发挥退休干部作用提供支持平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色不够鲜明

      纵观沪上高校,上述四类平台几乎遍布各校,此外还有其他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但具有本校特色的充分发挥退休干部价值的平台欠缺。就以几乎各高校都设立的教学督导为例,部分高校存在的督导非专业性,导致部分退休教师仅从备课情况、讲课熟练程度、讲课方法、课堂掌控度等方面来评估,而对上课的内容没有话语权,“导”的力度不够,失去了督导本身的意义。特色不够鲜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内容的肤浅,影响了工作的深度,比如结对帮扶中存在的被动性,部分学生与老同志主动联系不够,一些老同志重物质关怀轻思想关心,加上老同志对新生代的兴趣缺乏认知,双方缺少共同语言,结对帮扶停留于形式。

      2.效果参差不齐

      由于整体设计欠缺、人力、财力相对不足、宣传表彰不够、激励机制缺失等因素,导致部分发挥退休干部作用的平台成了花拳绣腿,造成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参差不齐。以特邀党建组织员为例,有的党建组织员与所联系的学院互动较为紧密,在指导或配合工作上取得了成效,但有的党建组织员指导、参与工作不够,与二级学院的黏性有待加强。还有一些平台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导致门可罗雀。

      3.力量不够集中

      实践中不难发现,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大多呈自发、分散型,带有较强的临时性、随意性,且发挥作用领域不够宽。另外,就退休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而言,项目做好后,如果发生经费不落实的情况,维权难度加大。老同志身单力薄,他们希望学校成为坚强的后台,在为老同志“老有所为、为有所乐”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并提供支持和保障,为老同志作用的发挥铺路。

      (二)对策思考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沟通协同机制

         二级学院或部门,是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退休干部接触范围较小,导致自己再回到学院或原部门,熟识的也不太多。因此,高校及二级学院、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如搭建“心手相牵”活动机制,通过支部共建、定期专题活动和每年的走访慰问,把老同志和青年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老、青相互感染、相互激励。薪火相传、老少共叙,也是一种优良传统和大学(学院、部门)文化,能够增强凝聚力。除了本学院、本部门内部的沟通联络外,职能部门之间及其与二级学院之间的联络机制也亟待完善。

       2.注重资源整合,让平台更加丰满

       在区域化共建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主动与社区、城区互动,发挥区域内科教资源优势,让退休干部大有可为。加强校、区联动,还有助于解决居住地分散者的作用发挥难题,实现“关系在单位、发挥作用在社区”的双重作用。上海理工大学所在的杨浦区正积极推进“三区联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和“三城融合”(学城、产城、创城),这为老同志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机遇,蕴含了新平台。鉴于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的自发、分散等情况,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健全组织网络,实现老干部工作部门、退管会以及各类涉老组织、协会、团队在人力、财力、场地、载体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3.做到精准推送,实现“老有所为,为有所乐”

       高校应根据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技能水平、志趣爱好等进行分类登记,形成比较完备的退休人才信息库,详细掌握每个退休干部的特点、特长,根据特长精准推送,实现老有所为、为有所乐,并保证有替补。有了完备、详细的人才信息库就可以科学选择发挥作用的方式,比如推荐他们参与革命教育宣讲团、专家咨询组,到街道、社区上课、培训,鼓励老教授撰写个人学术回忆录,传承个人智慧和经验。为保证后备力量,高校应健全培训制度,根据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或远程教育,提供充电机会,不断提升退休干部适应新形势、发挥正能量的能力和水平。

结语

       “老有所为,为有所乐”的落脚点是让老同志获得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这也是对老同志最大的精神慰藉。高校搭建发挥退休干部作用的平台,需要高校、部门、社区的多方合力,更需要持续加力和常态化的推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激励广大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释放正能量。

上海理工大学老干部办公室 王志红 孔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