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
构建新常态下高校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格局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7   浏览次数:

        【摘要】 在新常态下,传统的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分析理解这些挑战,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创新工作内容、方法和载体,探索构建新常态下具有时代特征、教育特点、高校特色的关工委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关工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常态 关工委工作 可持续发展

        高校关工委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主要由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在职同志参加,热心为教育下一代的参与者共同组成的,他们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多为老专家、老教授、老干部,知识分子比重大,经历了长期的实践锻炼和党的教育培养,在社会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这是个富有慈爱之心和期望之情,并且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和强烈献身教育事业心的老同志团队。当前的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与过去30多年不同的、相对稳定的、不可逆的新常态,在全面推进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既强化优势又确保中心,正确认识和面对新常态下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构建新常态下具有时代特征、教育特点、高校特色的关工委工作新思路,是推进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常态下,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要更注重引导、浸润、影响和改变。要帮助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新常态下的关工委工作,在于积淀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素质,把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的大学生作为己任。而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传统思想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尚未消除,高等教育改革又使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进入了新的阵地和领域。有人形容互联网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塑造自我,且更容易受到散漫、浮躁的环境浸染。在此背景下,高校关工委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工作优势发挥和工作方式改进,这给高校关工委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机遇,同时提出了新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角度培养高校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强化竞争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更符合国际惯例和准则。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也在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冲突将更加的激烈,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这些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对高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关工委工作带来新挑战。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随着高校扩张出现多校区,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又使高校退休人员居所呈发散分布,以及实行学分制带来的学生作息时间的变化,使原有的时空优势也不同程度地被削弱。这就要求高校关工委工作需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凡是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内容都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网络文化的冲击给高校关工委工作带来新课题。

         当前,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冲击了高校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使教育对象这一客体出现了主体性的特点。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不良的影响。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阵地逐渐萎缩,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独具的信息优势呈现弱化。如何利用互联网上有益内容教育大学生,是高校关工委面临的新课题。

         二、新常态下,高校关工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高校关工委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是有效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l.某些高校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导致各校关工委工作发展不平衡。关心下一代工作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各高校虽然都建立了组织,但从整体来说,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总体看来,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物力的保障充分,关工委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绩也较为突出;而在一些高校,虽然形式上成立了关工委组织,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致使这一组织有名无实,机构不健全、条件无保障、工作停顿不前,挫伤了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正常开展。

         2.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还不太多,队伍有待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有更多的离退休同志参加,组成一支庞大的教育工作队伍。据调查分析,除去因年老、多病不能继续工作的,实际只有20-30%的人员可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积极动员更多的老同志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另外,不同院校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人数不同。如,综合性大学,即有文、史、哲、经、外、教、法等文科专业设置的院校,具有较多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教师队伍资源。他们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善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设置较强的高等院校,如理工类高校,由于人文、社科等专业设置少,而造成退休后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教师数量少,参加关工委工作队伍的可选择性也小。

          3.工作内容和形式不够新颖,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创新。从事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同志,都是离退休的干部或教师,他们经过几十年革命和建设工作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毕竟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其中有些过时了,有些尚有一定现实意义,有些经过历史的洗礼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即使有现实意义的那些经验,当我们传递它们的时候,也需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并能内化为他们的品德修养。长时间以来,多数高校关工委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有些工作年复一年,往往都是反复进行的。有些活动枯燥乏味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工作新局面难以形成。另外,高校关工委队伍建设缺乏政策引导,缺乏对优秀退休人才的竞争力,完全依靠无偿奉献,很难组建一批能持续、有序开展关工委工作的老教师队伍。退休老教师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能否给予适当补贴或报酬,目前尚无政策规定。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年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他们有的退休后即被高薪礼聘民办院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造成高校关工委在动员优秀退休人才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缺乏竞争力。从实践看,这是高校关工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常态下,构建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格局重在创新

           目前,在新常态下,高校如何构建关工委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已提到关工委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我们认为,高校的关工委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是重在创新,认真践行。

          1.以制度创新为保证

        (1)建立完善选拔聘任机制,不断更新补充培育关工委核心和骨干力量。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把适合和可能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低龄老同志动员起来,充实到各级关工委组织,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一般以年龄75岁以下、有副高以上职称和曾担任副处以上职务的离退休教师、干部为宜。为了扩充关工委的工作队伍,加强力量,上海理工大学早在2010年6月就确立了校、院两级的关工委工作体系,把特邀党建组织员、老教授协会教授、校教学督导团老教师、“爱心一对一”组织活动中的老同志、老干部及校院两级关工委成员等人员纳入到了关工委工作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有效解决了关工委成员不足的局面。

         (2)完善学习培训制度,提升关工委成员的业务能力。关工委要为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学习和了解社会实际创造条件,组织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考察等,办好形势报告会和情况通报会,举办关工委骨干培训班。建立市、区和高校的二级培训机制,扩大对各级关工委工作者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各级关工委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老少“双收益、双提高、双发展”。2010年至今,上海理工大学先后多次组织各级关工委成员到有关高校、街道与社区走访、调研、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关工委工作的业务能力。

         (3)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和补贴制度。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名位、职务等,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年轻一代深厚的关爱之情,并以此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各级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也对关工委成员发挥重要导向和激励作用。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连续五年召开“双先”表彰会,表彰关工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设立关工委集体荣誉奖和个人荣誉奖,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汇编成专辑,并下发通知,号召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组织学习,这就极大地鼓励了老同志关工委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关工委工作的导向性。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种奉献,组织上对这种奉献行为除了给予精神鼓励外,还必须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价值的一种认可。

         2.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观念创新是高校关工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关工委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就要看观念是否创新,观念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海理工大学各级关工委,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来认识关工委工作,努力树立“三全”“三贴近”的关工委工作观。“三全”即,破除关工委工作往往只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不仅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破除关工委工作“一站式”服务的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要融入学校各个层面,贯彻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的“全程育人观”;破除关工委工作只关注利用校内资源的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不仅要注重开发校内资源,而且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的“全方位育人观”。“三贴近”即破除关工委工作是“空洞说教”“务虚”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年”的观念。实践证明,上海理工大学关工委的“三全”“三贴近”的工作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以工作载体创新为基础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二级关工委着力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与各部门、二级院(系)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结合学生成长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开展新颖多样、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吸引和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校关工委思政工作小组针对“问题学生”开展了“老少爱心一对一”系列活动。通过参观“一大会址”、“陈云故居”’、“钱学森图书馆”,举办座谈会、赠送优秀书籍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人际沟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关工委创业就业工作小组为推动形成校园创业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创业,联合其他部门举办了多场创业体验宣讲会。如举办电子商务专题讲座和讲述创业成功人士的生动案例,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激励学生坚信创业信念,努力成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有志青年。关工委党建工作小组组织了多届毕业生党员交流会,通过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聆教诲、寄赠言等活动,使学生党员受到了一次次深刻教育。

         4.以工作方法创新为关键

         高校关工委工作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要吸收和借鉴心理学、成才学、社会学、教育学、大众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广泛运用于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各个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个性发展,以知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情感的力量感染学生,以人格的力量激励学生,善于从学生最关心,最热点的问题入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索质,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工作标准。努力探索变“教育学生“为“引导学生”;变“强化教育”为“感化教育”;变“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强调关工委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个愉悦宽松的环境。

          5.以平台创新为抓手

          要打破学校、行业、区域的界限,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培养的需求,邀请、组织社区、企业集团和行业中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能工巧匠参与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改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这些老同志具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独特优势,是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青少年工作队伍。让他们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亲和力。上海理工大学先后邀请了长白街道、大桥街道等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为我校大学生开设《党需要青年、青年需要党》、《理想、人生与大学生》等专题讲座;邀请华东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等退休老医生老专家为我校学生进行体检和疾病的诊治。同时,我校的离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也经常应邀前往各个社区居委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设了各类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6.以创建特色品牌项目为引导,整合资源,彰显影响。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老少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每年的“3·5”学雷锋日、“4·23”读书日作为长效活动日,结合“五月宣传月”、“七月学党史月”、“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等等国家重要纪念节日为契机,由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干部组织报告团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搞好宣讲,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革命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时代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打牢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聘请老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做《怎样写学术论文》的辅导报告,促进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聘请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做出公正评价,及时反馈意见,与青年教师教学相长。

 

         关心和教育好下一代的工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任重而道远。而构建新常态下高校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格局的实践与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用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推动高校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格局的实践与研究。共同肩负起为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参考资料:

[1]王剑敏.高校基层关工委工作着力点及路径选择.前沿.2010年第10期。

[2]蔡仲淑.略论高校关工委工作的特点和重点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吴荷平,顾现朋. 普通高校关工委工作创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4期.

[4]朱玉涛. 关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关工委工作的思考.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8期.

[5]朱军. 创新是高校关工委工作的生命线.才智.2012年第15期.

[6] 陈万柏. 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特征和功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7] 赵继伟.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格载体.南方论刊.2007年第12期.

[8]蒙晓阳.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路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7期.

[9]王志远.关工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0]郭霞.试论新形势下做好关工委工作的重大意义.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5期.

(上海理工大学关工委课题组)